假如有一天,父母生病或受了委屈,而自己远在千里之外,无法及时在场,怎么办?
近日,一种名为“外包儿女”的新职业形态出现,既能让亲生子女找人代替自己陪伴爸妈,也能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。
给老人当“假儿子”月入过万
最近,一群身高1米8+、曾经从事安保和反家暴服务的“雷霆保镖团队”在社交媒体上走红。据悉,团队最早承接私人安保服务,比如护送、反家暴和抵制霸凌。直到有一天,一个客户试探着问:“能不能帮我去看看我爸?”就这么一问,一个新业务——“外包儿女”服务出现。
这些“假儿子”与老人毫无血缘关系,却能陪老人看病、买菜、聊天逗乐,必要时还出面调解邻里矛盾,成为老人身边“看得见的依靠”,被称为“外包儿女”。团队负责人阿灿说,他们所有服务均合法合规、全程录像,绝不越界。“我们不接暴力单,只做温暖的事。”
据了解,这个团队服务一次收费500元至2500元,月入能够过万,团队人员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超1000人,退伍军人和律师重点考虑。目前,该团队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分部。
超一半老人无人陪伴
展开剩余65%“外包儿女”成“刚需”
“外包儿女”这事儿能出现,甚至能火,根本上还是因为社会有这个“痛点”,不少人指出:这是刚需。截至2023年末,空巢老人占比已经超过一半,部分地区甚至超过70%。在《老年人监护问题研究报告》调查的1611名对象中,长期空巢老年人约占40%,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生活照料情况一般或不足,存在养老担忧。陪伴,成了老人们最真实的渴求。
业内人士称,这个团队把“保镖”的安全感和“儿女”的陪伴感结合起来,抓住了一部分老人和子女的真实需求,特别是那种需要“壮声势”的场景,普通的养老服务很难替代。
不过,也有观点指出,“外包儿女”不是持证上岗的护工,护理知识欠缺,遇到突发状况很难正确应对;“外包儿女”相处过程中易引发财产纠纷,牵涉法律问题。另外,“外包儿女”毕竟不是亲生子女,靠金钱维系的亲情一旦疏离,还可能对老人的心理造成伤害。
付费背后的养老之困应被看见
有分析称,“外包儿女”业态的出现,既是市场对需求的敏锐捕捉,将本属于亲情范畴的“情感劳动”转化为可供交易的产品,也是老年人主动寻求外界帮助的一种尝试。而从深层次来说,其背后反映的还是养老体系中长期存在的精神赡养缺位问题。
2021年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》明确要求,完善相关支持政策。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,履行赡养义务、承担照料责任。家庭作为老年人最为依赖的情感港湾,应承载其应尽的精神赡养义务。此外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社会应努力弥补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情感短板,建立老年社交中心,开展情感陪伴服务,多管齐下、多措并举,就一定能将“老有所养”“老有所依”落到实处,从而让老年人无须依赖外包,提高全体老年朋友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有网友评论称,“外包儿女”
比请保姆贴心,比子女及时……
这是刚需,是未来的好职业!
对此,你怎么看?
你会买单吗?
综合法治进行时、工人日报澎湃号、央视网
来源:中国经济网
发布于:北京市米牛配资-配资平台查询-配资正规平台-配资炒股入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